im电竞·(中国电子竞技平台)-共建电竞产业未来

广电媒体赋能“体育+”的路径探索-im电竞

im电竞

游戏资讯

广电媒体赋能“体育+”的路径探索

  

广电媒体赋能“体育+”的路径探索(图1)

  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体育消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在构建全媒矩阵、深耕本土体育赛事、跨界寻求合作等领域做出了有益探索,在推动“融媒+体育+产业”的新型主流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体育是国民健康的标尺,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广东是全国体育大省,竞技体育强省,体育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2022年以来,伴随着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相继举办,全民健身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居民消费意愿高涨。2023年,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300亿元,增速约13%,增加值超2300亿元,总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本文梳理了广电媒体在整合体育资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珠三角城市调研,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例,聚焦近年来媒体参与“体育+”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探索广电媒体未来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广电媒体实现转型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供思路。

  体育产业链涵盖了上游赛事资源,中游媒体传播,下游体育衍生产业。其中,上游赛事资源涉及企业赞助、广告赞助、联赛分红、门票收入;中游媒体传播涉及付费体育、衍生节目等;下游衍生产业涉及丰富的变现渠道,如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场馆运营等。传统上,广电媒体主要在中游传播环节深耕,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时期,广电媒体在体育产业传播链上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诸如主营业务减少、媒体间竞争加剧、下游衍生开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广电媒体在“体育+”融合探索之路上的痛点。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链上的明珠,是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途径。任何一项体育赛事运营都离不开媒体的传播与推广。长期以来,广电媒体较多侧重于为赛事主办方和社会各界提供宣传报道、赛事转播的单品类公共产品,虽然维持了平台影响力,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在新时期背景下,单一的主营业务已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赛事版权市场的火热,各项重要赛事版权价格水涨船高,国内体育赛事版权竞争进入白热化,天价的赛事版权费让许多传统广电媒体退出了竞争行列。广电媒体在宣传报道和赛事转播上的主营业务量逐渐降低,核心资源减少,导致体育赛事的传播受限,赛事本身的影响力、品牌效应受到影响,“传媒+体育”的产业融合空间受到制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传统的广电媒体在体育相关领域的运营地位持续受到冲击,在无力购入高成本赛事版权、缺乏核心体育赛事资源双重冲击下,许多地方体育频道已面临内容严重萎缩、收视和影响力下滑、经营难以为继的窘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加剧。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体育类电视频道现有22个,因赛事资源受限,缺少顶级赛事IP的注入,近两年已有北京、山东、辽宁等多家体育频道申请变更为体育休闲频道或休闲健康娱乐频道。广电媒体在体育传播领域的生存空间受挤压,也影响到“传媒+体育”的良性融合发展。

  广电媒体对于体育产业链下游的衍生产业开发起步较晚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就目前而言,广电媒体在“体育+”融合思路上还有待拓展,还普遍存在注重宣传报道的专业属性而嵌入产业领域原动力不足、产业服务意识不到位等问题,既缺乏以用户思维自主策划赛事和活动的意识,也缺少以体育为抓手打造融合属性较高的“体育+”产品的经验。在互联网时代和当今市场需求下,广电媒体亟待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突出经营重点、实现全媒体全产业多种经营的新业态运营模式,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社会资源贴近市场,发挥优势,成为“体育+”的助推器,促进体育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

  自1978年成立以来,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简称“广东体育频道”)一直深耕专业领域,通过高标准、高规格的赛事信号制作、电视转播和宣传报道,传播体育精神。此外,广东体育频道高度重视媒体在体育方面的拓展,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活动,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一家集电视、移动客户端、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渠道于一体的省级主流媒体,近年来,广东体育频道通过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搭建起“微博+抖音+视频号”三位一体的传播矩阵,精心打造全网体育热点话题,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取得了突出成效。2021年东京奥运会传播声浪达8.2亿人次,收视份额创历届之最;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媒体传播4.2亿人次,收视位列全国各地方体育频道之首;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全媒体传播超9亿人次,领衔主流媒体;2023年杭州亚运会,全媒体传播达2.1亿人次,收视份额超历届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广东体育频道以超15亿的全媒体传播量,刷新纪录,全媒体传播力尽显。

  2023年以来,广东各地纷纷组织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不仅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和消费氛围,也为广电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部署,特别是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上的要求,广东体育频道深入各地市,将当地群众体育赛事与旅游、生态环境、文化等有机融合,通过打造 “龙舟季”“村BA”“村超”赛事,宣传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助推体育传播延伸新业态。

  2024年6月,广东省第六届传统龙舟争霸赛在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牛勒村上演,广东体育频道全程制作直播 彭伟宗 摄

  近年来,广电媒体为寻求发展主动跨界,开发“体育+”新领域,为体育传播产业链赋能增效。

  2023年广东体育频道锚定“体育+”产业融合方向,重点打造具有自主标签的赛事活动。通过深入各地级市积极拓展“融媒+宣传”领域,广东体育频道为各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政务商务发布、文化推广等服务,为城市宣传提供动力支持。

  在“体育+旅游”成为流行趋势的当下,2023年广东体育频道着力打造“马拉松奔跑季”,通过全媒体直播,全景呈现城市地标、风土人情等内容,以传播流量带动人群定位打卡消费。此外,为了持续放大“体育+文旅”效应,广东体育频道还推出“名嘴带你看英超”活动,把“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活动与体育赛事、体育元素相结合,让球迷沉浸式感受英伦风情,体验观赛奇妙之旅。

  2023年以来,广东体育频道还锚定青少年美育方向,积极开拓“体育+校园”“体育+少儿”等新领域,推出了“校园百人跳绳大赛”“我是小球王”等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体育赛事,通过自主办赛和宣传造势,挖掘少儿体育市场的强大潜力,打造极具权威性、传播力的少儿体育展示平台。与此同时,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深入拓展以“培训+活动+展示”模式的青少年篮球培训项目,打造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品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有之义。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的目标。在新媒体时代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居民消费新需求,广东的广电媒体需要彻底转变思维,围绕“三个融入”,即融入乡村振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融入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媒体融合、产业融合,打造“体育+”和“+体育”产业集群,搭建起“融媒+体育+产业”新型主流平台,实现“转型破圈,融合发展”。

  2025年1月,由广东体育频道主办的第三届“我是小球王”足球挑战赛在佛山禅城南庄开赛

  构建“融媒+体育+产业”新型主流平台要以“主攻网络端、创新传统端”为核心,由传播端向产业端延展。一是强化内容端,发挥好体育的专业属性,打造升级版的体育直播流媒体通道。优化内容生产,集中力量打造自制节目带,实现节目创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二是发挥好大湾区体育宣传窗口的作用,利用全媒体融合传播优势,传播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三是构建全媒体形态的体育媒体方阵,通过全媒体平台,发布多元化体育内容,凸显专业性,兼顾大众化需求,发挥增量价值和生态效用。四是深度融合产业端资源,构建政商信息、城市品牌、体育产业、创新平台四大主线,通过媒体化内容运维和互联网化产业运营两个维度,提供体育传播解决方案。

  广东有着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和竞技体育底蕴,拥有全国最多的足篮球体育俱乐部,每一支俱乐部既是体育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标签。利用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契机,广电媒体可以“做大文章”,助力体育产业融入经济发展大局。一是谋划俱乐部产业合作路径,通过发挥各自的平台资源、社会资源优势,以广大球迷需求为抓手打造出一整套融合性的跨界产品,打破单一行业俱乐部经营的壁垒和局限,形成互利、互动、高效的“异业联盟”。二是联合赛事主办方围绕体育赛事进行商业开发,打造“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的标杆赛事。结合贵州村BA“出层出圈”案例,借助赛事活动全面拓展观赛旅游、装备销售等业务,探索延伸直播带货模式,丰富变现渠道。三是打造体育明星KOL(关键意见领袖)平台,构建个人专属平台,成为体育明星及网红“专属经纪”,充分激活现有优质体育资源。

  广电媒体拥有庞大的覆盖用户、收视群体以及粉丝体量。利用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广电媒体可深入探索“融媒+服务”新模式。首先从服务观念上转变:服务对象要从大众向用户转变,从体育垂类观众向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体育主管部门、协会以及赛事活动主办方转变;服务内容要从赛事和活动转播、新闻报道向政务商务发布、产业推介、城市品牌规划与推广、企业文化建设、党建宣传、大型展会服务转变。其次是拓宽核心板块的业务范围,全面推动市场化运作。结合市场和受众,在核心赛事运营、自主办赛活动基础上,开发传媒电商、体育展示等新赛道,拓展体育培训、新媒体轻量化赛事直播业务,利用已有的公域流量,发展更大的私域流量池,打造具有差异化的地域产品,用独特的产品、权威的信誉、名人的影响、接地气的服务,来开发、拓宽业务平台,做到品效合一。

  广电媒体要跳出对国际国内品牌赛事版权的依赖,大力开发具有自主品牌的“体育+文旅”“体育+传媒”“体育+校园”“体育+少儿”“体育+康养”等新领域,着力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深入融合独具特色的本地赛事、民间活动,如“村BA”“村超”、马拉松、IM电竞平台龙舟、广场舞、电竞棋牌等,通过品牌化包装、多平台宣发,扩大项目的影响力,推动项目经营转化。二是积极开拓体育研学、体育培训、户外体育等新项目,打造诸如“跳绳大赛”“体育测评”“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品牌活动,拉动消费需求。三是参与规划建设运营以体育为特色,集运动健身、文体培训、体育文化交流、家庭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融媒体育公园示范项目,探索“体育+地产”的经营路径。四是打造体医融合示范项目。围绕体育健身、运动康复、养老康复,搭建体育大健康融合平台,提供一站式处理方案,解决中老年用户体医痛点,助力体育康养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发展趋势。围绕“体育+”,广东广播电视台在构建全媒矩阵、深耕本土体育赛事、寻求跨界合作等领域作出了有益探索。在赋能体育产业未来融合发展上,广电媒体还需持续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深耕赛事,拓展项目和服务。对于广电体育媒体而言,赋能“体育+”意味着既要守好主流媒体传播主阵地,又要以用户为导向创新改革驱动,还要依靠政府“牵线搭桥”强化产业联动,三者同频共振,才能发挥融合最大成效。在此笔者补充建议,一是政府出台广电体育媒体降本方面的倾斜政策,提供必要的赛事版权及技术转型资金支持。二是规范行业秩序,建立全面监管体系,优化赛事直播标准,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广电专业属性,让广电媒体更好为体育产业服务。三是强化地方单位的产业融合意识,切实搭建起体育和广电媒体互通的桥梁,为产业项目提供融合契机。

关键词: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