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洪伟:自主产业链已然成熟 毫米波迎来商用元年
C114讯 4月11日消息(岳明) 本周,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将再次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
在大会的成果发布环节,FuTURE论坛毫米波工作组主席、东南大学首席教授、IEEEFellow洪伟发布了《6G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阵列架构白皮书》,得到了行业广泛关注。
洪伟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频谱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毫米波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IM电竞官方入口可以支持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时延,在XR/VR、工业互联网、通感一体、智慧家庭等诸多场景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毫米波产业在频谱、标准、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等方面都已经成熟,IM电竞官方入口迎来了商用元年。
面向6G时代100Gbps+的超高速率需求,技术演进将呈现双轨突破:在频谱维度将向中频段、毫米波甚至太赫兹频段拓展,突破传统6GHz以下的频谱资源瓶颈;在空域维度将采用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阵列,同时生成几十个甚至数百个波束实现超大规模空间复用。
在频谱方面,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相关基础电信企业使用26GHz频段5G毫米波试验频率,支持其围绕8K转播、通感一体、高中低频段协同组网等开展技术验证,这也是工信部首次批复26GHz频段试验频率,这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洪伟指出,目前,5G毫米波基站有源天线单元(AAU)采用的是相控子阵与数字域波束成形相结合的混合波束成形大规模MIMO阵列架构,其每个二维毫米波相控子阵连接一路上下变频器和ADC/DAC,然后在数字域再进行一次波束成形,这将导致波束调控自由度受限。因此实际部署中常常会舍弃数字域波束成形环节,以保持每个子阵波束的独立调控能力,这样做又会导致每个波束仅能获得子阵增益,无法获得阵列全口径增益,结果是系统能效降低。
全数字波束成形阵列具备支撑数十至数百个并发数据流的能力,这将带来系统容量的数量级提升。从性能上讲,该架构是所有波束成形阵列中最佳的阵列架构,但其面临的瓶颈同样明显:大量高速ADC、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导致系统复杂度、成本和功耗偏高。
为了克服上述瓶颈问题,东南大学于201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阵列架构,即:非对称全数字大规模波束成形阵列架构,在逼近对称全数字波束成形阵列架构极致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是一种次优的大规模波束成形阵列架构,新架构可实现性能、复杂度、功耗和成本之间的良好平衡,希望能成为支撑实现6G通信愿景的核心使能技术。目前,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阵列架构已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试验验证,并得到众多单位的参与和广泛关注,后期将该架构作为物理层的核心架构之一积极向我国以及国际上6G标准化组织提交标准化建议。